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17:58

a20015161 发表于 2013-6-19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收藏界,就需要一位“姐仪天下”的人物,你看,飞天就适时适地的飘来了。。。

所以呢,我正好路过,她的 ...

哈哈。。。終於把大路老師引出山了。久別重逢了 {:soso_e139:}。

我一邊寫帖子腦海裏就是您這盒子呢。這樣的工藝真沒話說的!這就是飛天眼中的極品啊!早前見過幾個相似的带琺瑯彩的,工還沒您這個好呢!

再一次口水 ;再一次眼紅地飄過{:soso_e129:} 。。。{:soso_e130:}。。。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18:29

小陈 发表于 2013-6-19 1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急须。壶身:捶揲浮雕+刻(无錾),壶盖:贴焊+刻

這次拋磚引玉成功了!超級大戶都來了。。。{:soso_e198:}!

小陳老師可以給解說一下 101 樓小盤子的工藝嗎?日本銀匠的工具跟中國人用的一樣嗎?“純銀”,“銀純” 和 “銀制”銀標的區別在哪裏呢?都是純銀嗎?銀含量固定嗎?請教這些能作為斷代的依據嗎?沒有銀標又代表什麼呢?

真對不起。每次見到小陳老師總是所以累積的疑問都頃巢而出的 ~ 

謝謝!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19:13

發現 100 楼原文失蹤了。重發如下:
錦桐提到西方藝術強調人和人體的美。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一直如此,因為當時西方畫作主要的作用是要通過畫,通過聖經故事,通過把聖經人物人性化,來教導當時大部分是文盲的信徒聖經的內容和 Tian Zhu Jiao 的教義。所以到十六世紀初,德國(當時還沒叫德國)畫家 Albrecht Dürer 的一幅描繪野花野草的 “Great Piece of Turf” 帶來極大的震撼。因為這畫很可能是西方繪畫歷史上第一幅(起碼能傳世的)以寫實手法描繪有生命植物的畫作。锦桐是花仙(花草樹木的神仙),所以我覺得這畫送給她最適合不過的。聽說裏面描繪的大部份植物還能被確定的呢。圖片可參考本帖 66 樓。




小陈 发表于 2013-6-19 21:13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次拋磚引玉成功了!超級大戶都來了。。。!

小陳老師可以給解說一下 101 樓小盤子 ...

101楼小盘子的工艺=贴焊+刻,花蕊是錾的。

日本银匠的工具与国人有大的不同。国人擅錾,所以备有大量錾子,日人喜刀,寥寥几把足矣。
成型方式也有不同,壶瓶等立件,日人多用滚胎成型,国人则通过捶揲焊接成型。焊接也有差异。
焊药有区别,日人擅用超低温焊药,国人则不然。

由于不太关注日银,关于日银成色标识,我只知道点皮毛。“银纯”要早于“纯银”、“银制”。
含银量不了解。
无银标的有一定比列,不知是何原因。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6-19 22:12

小陈 发表于 2013-6-19 1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急须。壶身:捶揲浮雕+刻(无錾),壶盖:贴焊+刻

日文真是很奇妙,一说“急嘘”, 我就想起另一种壶,楼下的四眼老师居然要喝一壶,哈哈。

原谅我,我日文真的不好:]52)

小陈 发表于 2013-6-19 22:37

又一件“珍珠地”实物,可对比102楼彼此的不同。这两件大约是江户中早期,距今200多年。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23:53

小陈 发表于 2013-6-19 2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1楼小盘子的工艺=贴焊+刻,花蕊是錾的。

日本银匠的工具与国人有大的不同。国人擅錾,所以备有大量 ...

嗯。。。明白了。謝謝小陳老師解說。怪不得有別於中銀,日本銀器的銀標,底款和工匠的留名不少是刻出來的。原來是出於兩國工匠各有擅長。須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總感覺刀刻比鏨工更容易出錯,補救也比較困難。是真的麼? 這當然也要視付工匠手藝是否熟練。

請恕再追問 14 樓的煙盒子是啥工藝呢?是捶揲的嗎?看則面不發現有雙層的接口,何故內表面是滑的?(滑而不平)。而且盒子的內壁有兩金屬片(圖的左面)。不知道金屬片是什麼作用的呢?

再謝小陳老師{:soso_e183:} 。


小陈 发表于 2013-6-20 00:16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9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明白了。謝謝小陳老師解說。怪不得有別於中銀,日本銀器的銀標,底款和工匠的留名不少是刻出來的 ...

因不能上手观察,仅是猜测:
14楼的盒子有纹饰的一侧是双层结构,但内层很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表现为滑而不平的特点。
因为太薄,甚至出现了两处破损,所以才有那两道补丁。

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3-6-20 02:33

欣赏学习了!!!{: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91:}

nutshell 发表于 2013-6-20 20:10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8 0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就一个字,“美”!”

常见的款是这样的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許我是更愛 JES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