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12-22 11:36 编辑
童姥过去总是用提问点名、出题不给答案完虐一众弟子,现下……
太难的我不会,就说这个小碗吧,见证了广州清末民国禁赌的一段历史。
1860年,广东贡院(在广州)毁于太平天国。为了筹集修缮的经费,清廷默许广东开赌。赌的是“闱姓”,就是赌科举考试有哪些小姓(大姓不赌)能榜上有名。
1884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为加强海防和增收,把闱姓赌博推广到全广东,以增收赌税,从此官府开始公开支持赌博。
上海《申报》1895年8月15日报道,“赌之最盛莫如广东……于是农工商贾之可以赌者,士大夫亦可以赌;男之可以赌者,妇人女子亦可以赌;富之可以赌者,贫者亦可以赌;近之可以赌者,远者亦可以赌……昼夜营营,皆以赌为日用行常之一大事”(见《申报》1895年8月15日)。以广州为代表,被称为“赌城”,赌馆林立,抽鸦片的、赌博的无处不在,乌烟瘴气。
“通省赌具,除闱姓外有铺票、番摊、小闱姓等名目,妇女则有花会、女摊,童稚幼孩更有骨牌会、牛牌各名色,无论老少,人人有赌,父不能戒其子,夫不能责其妻,甚至有仕宦眷属因赌卖身,流落为娼者。至仆妇女更无论矣。”(《奏停赌饷》,《申报》1903年7月14日)“凡有花会赌厂设立的地方,其周围数十里的人家,不论贫富男女老少,几乎十亡八九,无不参加,一家之内,父子婆媳亦共同会商下注。”(李汉冲《花会赌博种种》,《广东风情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广州街头赌博
赌馆
赌害横行,民间禁赌呼声日涨,但官府却在权衡财政收入上的利弊,要么不愿禁赌,要么明禁暗许,从清末开始,因为政治飘摇,禁赌与不禁反反复复。比较重要的有:
1911年,张鸣歧下令自农历三月一日起在全省禁绝赌博,并公布了严厉的惩治条例,广州的赌风稍有收敛。(卫恭《八十年来广东的禁赌和开赌》,《广东文史资料》第16辑,第106页。)这是官方第一次公开禁赌。
1920年,省长陈炯明下令禁赌。(PS:在所有禁赌的官员中,只有他从一开始就提议、并一直明确坚持,必须禁赌,他认为可以用其它的税收手段来弥补赌税的损失。谁是广东人,谁真正爱广东,一目了然了~~~感叹一下人性的多面)
1920年12月1日禁赌章程生效后,广州市面几乎没有一家赌档。为此,广州学界发起为陈炯明铸铜像,以纪念他禁赌的成功。1921年广州建桥,取名陈公禁赌纪念桥,镌刻禁赌的经过、事迹于桥边石柱,可见当时陈炯明的禁赌行为深得人心。
1920年11月23日,广东拒赌会及学校各团体3万余人举行请愿禁赌大游行,向省长陈炯明呈递请愿书,陈炯明宣布12月1日起实行禁赌。
广州人出街庆祝禁赌
这个小碗,描述的是1920年的禁赌事件。“禁赌纪念”点明主题,“光雅趣”全称应是“增光雅趣”,意思是发扬提倡高雅的爱好,再次点明主题。“狮”可能是代表庆祝禁赌队伍中的舞狮队,“真光”是真光书院(创办于1872年,是岭南最早的学校之一),代表庆祝队伍中的学生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