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 发表于 2010-6-1 15:07

:]20)搬凳子等着

每天过江 发表于 2010-6-14 20:38

好老师

discovery 发表于 2010-6-14 20:45

:]81)

仁和为上 发表于 2010-6-14 23:15

:]23)举手发言。
老师,想要这本书。
是中文版的吗?如果买不到,只能抄黑板了。

samwyi 发表于 2010-6-14 23:37

很好的介绍,更广阔的视角看老银。

LYP 发表于 2010-6-15 08:30

谢谢各位读帖。
仁和为上早上好!以上内容是近来我根椐一些资料汇总的,还没完,等抽空续完。我写过的几本书中都有介绍,但以上看到的是总结、压缩,归纳的精华浓缩内容,看看了解了就行了。如要保留,等我介绍完了,下载保存在文件档中即可,常联系。

仁和为上 发表于 2010-6-15 09:53

老师,上午好。
受教了。继续听课。:]82)

LYP 发表于 2010-7-4 16:54

RE: 为藏友抄录几段有关收藏银器的文字(续一、续二、续三、续四 待续)
14“MILLING和大不列颠银器标准在查理二世登基前,银币制作和图案都是靠手工完成的。但是在王朝复辟时期,冲裁工艺已很普及。冲裁就是将一块银子,按银币尺寸将其边缘裁去。这种工艺使生产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下脚料’。使一些家庭作坊也可以制作银币(当时这种行为可能被判死罪)。为杜绝上述情况发生,政府在1697年,投放了磨边的银币‘MILLING’。并在流通过程中,逐步将冲裁工艺生产的银币回收。为使银匠们无法再用冲裁工艺,当局又提高了银币的含银标准,从千分之925提高到千分之958。4。这个含银量几乎已是当时白银可以再加工的允许含量的极限了。此时又增加了二个新标志,以代替原来的LEOPARD和狮子PASSANT图案。其中一个是从肩部分离下来的狮子头像,一个是大不列颠图案。所以这个新标谁又被称作‘大不列颠标准’”。从以上文字可见,在社会变更及技术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政府对于银制品的管理中,亦不断采取措施。其基本措施是靠政府及高端技术力量。
    此段文字,使我们了解到,英国银币及银器制作史中,又一段时期,即王朝复辟时期,发生了一个新标准,即含银量非常高的大不列颠标准时期。银含量高达千分之958。4。点有使用高技术,才能炼出如此纯度的白银。此时又产生了两个新标志,一个狮子头像,一个大不列颠标志。
15、“增大银子的纯度,使材料变软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银器便相继出现。但是,这种软材料不宜制作薄壁、浮雕面及凸纹细加工饰件(在复辟时期上述制品已很流行)。所以原来银器的风格被更为厚重、更多使用铸造工艺制作的器物所代替。当时英国生产的器物,要么比较简单、朴素、要么十分讲究。而这种风格早先已在法国盛行。那里的雨格诺教徒的银匠,习惯用高纯度银制银器。随着1685年南特法令的被废除,大量法国新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纷纷到英国落户,他们的银器风格和技术也被引入英国而得到传播。”
   以上文字讲述了英国银器在王朝复辟及宗教变革后风格的演变情况及原因。
16、“大不列颠标准,依然是英国法定和遵循的标准。直到1720年,因公众要求,古老的STERLING标志得以恢复而重新启用。实施大不列颠标准,使制作人及买家双方增加了开销,也使不少小的银器生产者破卢。所以他们及他们的产品也被今日的历史所淡忘或疏于记载。但该时代的作品仍有保存至今的,而且是合法的作品,当然这类制品不是一般的用品。”
   以以文字记述了英国一段极为特殊的银器发展历史。讲明了大不列颠标准银器的性质及演变过程。〔待续)

LYP 发表于 2010-7-21 11:27

本帖最后由 LYP 于 2010-7-22 08:02 编辑

RE: 为藏友抄录几段有关收藏银器的文字(续一、续二、续三、续四、续五)
17、“至17世纪中叶,因贸易不断发展,商人及中产阶级迅速成长,受教育者增多。相应地银器上的标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以制作者名字的头二个字母为标志的做法开始流行,不久便被社会所接受并正式采用。”此段讲述了随着17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因而使得银器群体的文化载荷增加,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所致。它十分有力地证明,银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反映出,社会各界对银器制做者日益重视,用在银器上注明制造人姓名的方式,承认和保他们的个人创造能力及知识产权,同时又是对银器纯度及质量的监督与制约的手段。
18、“到1720年底,为了对购买银器者提供更可靠的保证,又采用了一种新的纯度鉴定系统。使得我们今天能从银器上明确得到如下信息:某件银器的制作者、含银量、生产地点及生产日期,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鉴定识别系统。”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了解到,到了1720年,银器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标志。至此,人类完成了一件与银文化相关的重大举措,既科学、全面、全整、系统可行地制定和实施了在银器上打上标志的作法。这一举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为以后人类银文化发展史打下了多方面认知基础,并创造了方便可行的条件和方法。
    有了以上系统,我们今日能准确、方便地对每一件银器的真伪及相关情况,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因而,每个银器收藏、研究、制作、经营者都应熟知、了解、使用这一标志系统。
    但随着时间推移,假的银器标志也被制造出耒,因而银器爱好者要时时挣大眼睛,练成识别真假标志的火眼金睛。
19、“尽管老的系统维持了270年,但其间新的标志不断出现。1784年12月1日开始对银器实施强制征税。据记载,对惩罚性的税率高达每盎司6d的高税率。税由鉴定委员会负责征收。一开始,这只是一个临时措施,但一直实行了106年,至1890年才废除。为了表示已上税,在银器上又加了一个纳税标志,以统治者头象为标志。这个标志十分精细,收藏者对此十分在意。”这一段,向人们介绍银器为国家增加税收的情况以及纳税标志的情况。
20、“自1784年至1890年,英国银器上有5个标志,它们分别是:SterLing、城市名、生产日期、制作者姓名、统治者头像。自1891年开始至今,大多数银器上只有4个标志,即:sterLing、或britannia标准、城市名、生产日期、制作者。其中有三个例外情况,为纪念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50年银婚,在1934年5月的银器上打了50年标志;在1953年的银器上打了伊丽沙白皇后加冕标志;在1977年生产的重于15克的银币上打上了庆祝伊丽沙白皇后登基50年的标志。”以上文字,向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1784年至1977年的近200年历史中,英国银器上的标志状况,我们应熟知这些内容。(待续)

discovery 发表于 2010-7-21 20:17

本帖最后由 discovery 于 2010-7-21 20:18 编辑

请教刘老师, 请看看这个标记, 是镀银的么?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为想了解西洋银器的朋友提供些基础知识(待续)